已了解>> 根据中国外汇管理局要求:
1. 全球职业交易大赛仅提供交易商所在地监管公布的登记监管信息
2. 全球职业交易大赛为了客观公正,不接任何品牌类、营销类或导流类广告
3. 根据《关于严厉查处非法外汇期货和外汇按金交易活动的通知》在大陆境内擅自开展外汇期货交易均属非法,提高意识,谨防损失

米筐投资

米筐投资

(209371)个赞

(1046)篇文章

展示账户

账号 净值 余额

暂无

风向变了,985名校跌落神坛?

作者: 米筐投资 | 08-05
图片图片最近,一批985名校心碎了一地,直接被一批小弟硬刚了!到底因为什么?被谁掀桌子了?2025年度的高考投档线公布了,西湖大学、福建福耀科技大学、深圳理工大学等一些新型大学甚至是职业技术大学投档分数比985名校都高。就拿典型的河南和广东来说:河南:西湖大学,招收20人,已经录取满,多位考生685分以上,最低分674,全省1900位次左右。福建福耀科技大学,投档线高出本科线231分,在河南的投档线为658分,省排名5456位次。深圳理工大学,物理类人数21人,647分-668分,最低分省排名约9300名。就以西湖大学和郑州大学来对比,2025年郑大普通本科最低录取分:历史类最低录取分608,位次4542;物理类最低录取分593分,位次54059,西湖大学比郑大的一些专业和分数要高不少。另外,这些新型研究大学跟一些985高校在河南的录取位次相近。广东:别的不多说,我们直接看985高校和部分非985高校,在2023年-2025年广东物理类最低分排名对比。图片来源:星球数据派深圳真的是硬生生的用钱砸,凭实力把自己从高校荒漠变成了广东高校新贵!深圳速度在教育这方面也在上演,创办第二年的深圳理工大学最低分数线629分就让广东传统强校中山大学628分和华南理工大学622败下阵来。除了深圳理工外,还有大湾区大学,第一年招生就跟华南理工持平,并且超越了两财一贸等这些传统名校。另外,部分985名校不仅被新型大学碾压,也被一些工科211学校脚踢:比如,南航追平了武汉大学,并且还把中南大学,重庆大学,川大等部分985高校稳稳的压住。在985高校中,四川大学的表现不是一般的惨淡,录取分数线暴跌两位数,被南理工,北交大等超过。看完数据,真的想说,2025年,985名校是被颠覆的元年!图片但是如果你深究你会发现,民办高校的惨烈也不输被超过的985名校。可以这样说,2025年也是民办高校的转折点!首先,一批民办高校招不到学生。2025年招生季,广西南宁理工学院,投档线比本科线低了35分后,还有大量的缺额。湖南省2025年本科批第一轮志愿的信息显示:长沙科技学院,长沙医学院,湖南信息学院,湖南交通工程学院,张家界学院这5所民办高校,总计缺额超过了9千人。其中湖南信息学院是在省内缺额人多比较多的,总计划招生6千人左右,但是缺额人数达到了2404人。长沙科技学院是湖南省缺额比例比较高的,计划2869个招生,缺额为2402人,占比达到了84%。长沙医学院为了招生,还给出了高分激励政策,减免学费,但是结果依旧不理想。还有广东,直接看这张图,成百上千的也不在少数。图片其次,还有一些民办高校正在面临停止招生。赤峰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经贸外语职业学院,上海欧华职业技术学院等一批民办高校,有的因为办学质量不好,被处罚不能招生的,还有资金困难,经营不善停止招生,还有合并不存在。生源是民办高校的命脉,但是根据出生人口数据来看,2016—2023年,出生人口从1883万降至902万,过剩是必然的。最后是学历贬值,学费却不断在膨胀!202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222万人,同比增加43万人,再次刷新记录。源源不断的大学毕业生,但是工作呢?来自于智联招聘的数据显示:2024 年硕博士毕业生中, 44.4% 拿到了工作,大专生则是 56.6%。如此环境下,一些民办高校的学费涨幅也是够吓人:南京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费涨1万元,涨至35000元/年。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艺术类本科专业学费涨8000元,涨至43000元/年;中外合作办学涨幅更大,看看这个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中外合办专业学费直接到了10万元、10.5万元。图片有数据统计,今年民办高校管理类专业占比是超过6成,但是对应的岗位仅在市场中占比23%。所以,属于民办高校的转折点已经出现。图片按照这样的程序,当你以为未来高校会集中头部的时候,万万没想到,半路杀出来了一批新型大学,开始在高校中大杀四方!为什么他们能直接硬刚985高校,甚至超过他们?学校和所在的城市有钱,有实力确实是基石,而在此基础上是对接的是找工作的问题。清北学历下沉是最近这两年比较火的话题,这不,直到现在还在延续。山东高速下面的子公司招聘信息,社招2个人,校园招聘6人,最终录取了7个人。但是你看看这学历,牛津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很少见到其他学校的身影。图片竞争压力很大,就连博士就业也是如此。某党校招聘3名博士,150个博士生去竞聘,另外跟之前博士的安家费也从30万降到10万左右。而陕西在2023年发布的毕业生就业报告中也提到了:全省博士的去向落实率为76.68%,同比下滑9.45%。一边是博士的找工作难,一边是博士的井喷,从2016年以来,博士递增每年几乎是10%。而有数据显示,仅博士后招生,就高达4.2万。在这种异常激烈的情况下精而专,专而新的新型大学的优势就出来了:新型的产教研融合的模式。比如:深圳理工大学:与华为、腾讯、大疆等科技巨头建立了深度校企合作,其"2+2"培养模式(2年校内学习+2年企业实践)。大湾区大学:“粤港澳联合导师制"和"跨境培养模式"。西湖大学:国内本科生招生165人,由施一公等博导担任,学生在本科阶段就可以进入实验室参与科研,一人一策、本硕博贯通培养。福耀科技大学:依托学校科技和国际化科研平台,与国内多家企业建立了产教合作网络,比如福耀集团、中国一汽等。紧贴市场需求,精英式教育,这种经济反哺式教育,也让不少人心动。图片这场高校的变革也告诉我们:未来跟城市绑定的不止是产业,以及产业所带来的上下游行业,学校也是其中的一环。就比如城市本身都没有钱,怎么给你投入?不投入怎么保持优势?为什么名校会持续保持甚至被超过?直接就以2025年大学预算经费来说:清华大学395.18亿元,总经费第一,哈工大,中山大学也超过了200亿。南航经费再刷新高突破90亿,而且超过人大。像南理工,武汉理工大等211经费也提升,超过了兰大和西北农林等985名校。深圳大学依旧在非双一流高校中,以75亿预算继续领跑。……教育跟城市的综合实力息息相关,你瞅瞅郑州大学2025 年的预算经费才为 47.78 亿元,相差多少?这也意味着竞争一般的省份,未来更难,别说留住高精尖人才了,留住人都很难。所以未来,不改变就会被淘汰。这不,拼命建大专的河南,杀出一条血路:跟企业联合创办学校,研产园区+直接跟企业对口的路线,并且取得不错的效果。前一段时间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的飞行器设计专业的一位大四毕业生,一口气收到了8个offer,年薪20万。某学校石油钻探专业30名学生刚毕业就被签走等等。结合本地的产业,形成特色专业,促进就业,比如:富士康与河南机电职业学院签署协议,合作建立富士康工业富联智能科技学院。围绕比亚迪,签约的学校就有郑州理工职业学院、郑州交通技师学院等。还有依靠本地大学建设创新港:郑州大学中部728创新港,河南师范大学创新港等等园区+科研+就业,形成一条线,用另外一种方式去留住人。不得不说,高校的大洗牌,已经从学术竞争,扩大到人才培养的模式,产教融合等综合形式的竞争。在高校面临过剩的情况下:不变则退,甚至被淘汰,厮杀中前行,别无出路!‌‌图片

2025,注定不平静。

在大转型过程中,家庭财富正在发生大迁徙与大洗牌。老百姓该怎么办?资本市场还有哪些机会?

公开场合不便多说,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进群。

顶级经济学家+实战派大咖的投资观点;创新药、机器人、华为概念…产业链全解析等最新资本市场分析情报。

我们一起了解政策趋势和经济走势,找到确定性机会!

图片THE END
用户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