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孩子,好不容易打拼到城市,父母妻子却接连生病,可能孩子都无法留在身边丨叶檀回信
不甘,愤懑,恐惧,无尽的压力,充斥着我。不知道何去何从?
恳请希望叶老师指点一二。
一个遭受困苦的男人
7月17日
一个遭受困苦的男人:
你真的很不容易,很了不起,原生家庭贫困、妻子重病、孩子未来不明、内心挣扎不断,生活如同榨汁机,榨干你的情感和精力。但你仍在努力,向你致敬。
我们都得接受一个现实,有的人一出生在罗马,有的人拼尽一生才能到达罗马,但我们不必羡慕罗马人,我们沿途的风景,可能更加精彩。
你父母老实本份,一辈子务农,他们的长子常年在医院,自己渐入老境、一身病痛,就像一辆年久失修的老爷车,勉强开着,已经很好。
屋漏偏逢连夜雨,你太太得了重病,估计要持续比较长的治疗时间,希望她能够挺过这一关。
你在信中一直说,过程艰难不赘述,说不出来的苦才是真的苦,哭不出来的悲才是真的悲。
给你一个拥抱,就在这一刻,什么也不要想,好好放松。
你的不甘、愤怒、恐惧,是极其正常、合理的反应,该哭就痛痛快快的哭,哭泣是释放情绪,让我们通过这条大河回到深沉的海洋。
这十几年来,你压力非常大,得拼尽全力才能安顿好自己的小家,好不容易有了他人眼中的寻常生活,你把孩子当作眼睛一样爱如珍宝,没想到新一轮的考验又开始了,你可能不得不跟孩子暂时分离。你有充分的理由愤怒和不甘,你如此努力,命运却偏偏跟你作对。
人人都会担心你的太太和你哥哥,我却担心你,会不会精疲力尽,会不会被风吹倒。

你的每个字,都在显示你的尽职尽责,否则,你无需奔波到北京、济南为妻子看病。拼命和敷衍完全不同,责任渗透在你的每个毛孔中。
但是,你也是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是人,承担的压力就是有限的,是人,就需要在无助时寻求帮助。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你不垮,你们这个好不容易搭起来的温暖小家才不会被垮。
只有自爱,才能爱他人。
建议你尽快找朋友或者专门的公益组织的人倾述,把情绪倾泄出来。除此之外,还要保证基本睡眠和规律进食,哪怕每天只有十秒钟的散步、深呼吸,都要尽情的、忘我的享受,保护好自己是为家庭尽责。
同时,要接受一切。这是我自己对抗压力的方式,面对疾病,面对周边的事物,面对人间疾苦,用接受、感恩来对待。

这世界有难以想像的不公和悲苦,最近6个大学生,他们的父母如何承受?无法承担,只有接受,用改变和长久的努力,来回报这一世的冷暖人生。
在情绪波动时,不要做重大决定,把孩子去向等棘手问题先搁一搁。
好,现在平静下来了吗?我们来分析具体的做法。
你现在最大的压力源应该是妻子生病,因为、哥哥的精神疾患、父亲的糖尿病,都是长期的慢性病,应该已经习惯了。并且,你父母在老家,现在还没到你不得不照顾父母的时候。
对你的妻子,做好长期打算,不要因为一时一刻的消息而难过绝望。面对大病,以失去的心去争取,文天祥说,存心时时可死,行事步步求生。
如果你和妻子有共同的信仰,就更好了,你们可以共同把短暂的人生活出永恒,两个人手牵手的当下幸福,就是天长地久。
彻底了解妻子的医保报销政策(青岛、北京、济南),寻找医院的社群公益组织,看看能不能通过大病医保、民政救助、慈善援助(如针对胶质瘤的专项基金)等渠道,减轻经济压力。
在治疗安排上,跟医生充分沟通,如果两地的医生治疗方案是一致的,可以在当地配药注射,在复查时再回北京的大医院,减少不必要的奔波,节省体力对你和你太太都非常重要。
最后,孩子要不要留在身边上小学?

孩子如小鸟,最好留在鸟巢里,留在父母身边,但现实的困难是实实在在的。
如果要把孩子留在青岛,先建立起一张支持网络。想好,你陪你太太到北京看病时,你工作,你太太在医院注射时,孩子由谁照顾?是不是可以找到一个可靠的托管家庭,充当临时监护人,给他们一点费用,等你回到青岛,就可以看到孩子。
寻找资质好、可靠的课后托管班,跟老师们解释你们的现实处境,取得老师的理解,解决放学后到家长下班前的时间段。
如果经过彻底评估,认为“送回老家”是唯一现实的选择,请评估爷爷奶奶的体力、精力和健康,能否胜任小学阶段的看护和基本的监督责任。
告诉爷爷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