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手工交易转向EA执行,15年经验全职女交易员:任何纯EA都不是圣杯
作者:
交易员说
|
01-28
在我们发布程彦专访《15年经验全职女交易员谈交易策略:我只用一条均线做日内交易》后,许多读者纷纷私信,要求我们进一步公开程彦的交易策略和系统。对此,程彦爽快地决定分享她在过去两年里,从手工交易转向使用EA执行的过程,以及她在这个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希望能够为各位交易者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帮助。从手工交易转向使用EA执行,已经接近两年的时间了。在这个过程中,我经历了许多挑战,忍受了许多心理上的煎熬与疲惫,当然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今天我想本文来把这中间的过程和经验总结分享给大家。自2023年3月开始,我们开始测试并逐步调整EA,至今已经接近一年十个月。这段时间里,我们经历了无数的坑,以及无数次的进行调整。更重要的是度过了无数次做崩时刻。几乎每一次都让我陷入深深的困惑和疲惫,但也正是这些经历让我不断优化和完善策略。交易的模型是固定的,本身是我手工交易中使用了近十年的模型,整体而言是一个倾向于趋势策略的模型,这也是我们EA的基础。趋势策略的特点在于,它能够在单边行情中获得较大的利润,但在震荡市场中往往会出现连续亏损,典型的低胜率高盈亏比。将这个交易模型转为程序化执行的过程中,我需要克服很多困难以及进行大量的调整和磨合,因为机械执行的缺点就是不如人执行的有弹性(灵活性),优点也在此,没有“商量”的空间,就不会存在极端风险,但这也意味着系统会承受更多的小亏损。为了克服这一点,我需要不断优化筛选条件,尽量将其量化并固定下来,以期望最终的交易结果能够更加稳定、可预测。这个过程的核心就是让系统尽可能精准地执行预设的规则,同时降低不确定性,逐步实现理想的交易效果。最初,我使用即时信号来决定进场和离场时机,这样的优点在于进出场较为敏感,可以抓住一些具有较大优势的点位。然而,缺点也很明显——过于敏感,导致频繁出现反复进单止损的情况,尤其在趋势单中容易被市场的短期波动误导。大约一个月后,我决定淘汰这一策略,转而改为基于收线确认的进出场时机。这种调整减少了进场的敏感性,虽然牺牲了一些较为理想的点位,但换来的是更少的交易次数和更高的胜率。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也经历了第一次“做崩”的打击——连续亏损了十五张单子。真的各位,在无数次的崩溃中,我慢慢锻炼出了一颗强大的心脏。系统的独特之处在于,你无法预知前方是否会成功,最终只有靠信念支撑才能坚持下去。在黑暗中摸索时,你并不知道前方是否有出口,但是你不能退出来换一条路,因为任何一条路都必须走这一段。即便遭遇连续亏损,你还得坚信自己的模型行得通,只是市场环境暂时不适合而已。第一次经历崩溃时,我对这种过程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到了2023年5月,五一假期期间,我经历了连续两波剧烈的上下扫行情,导致亏损好几张巨大的单子。这次的亏损单数不多,但每张单子的亏损点数却非常大。又崩了啊各位。可以说,那次行情很难归结为市场不适合或风控不力,因为假期期间我并未在电脑前,而是眼睁睁地在手机上看着账户连续大幅止损。很好,又涨了一波经验,都是拿钱换来的。特别是在风控方面。这种突如其来的反向大幅行情,完全避开已经变得几乎不可能了。至今,这仍然是系统的一个风险点,我们只能尽量避免,而无法完全根除。从2023年7月到10月,市场相对偏清淡,勉强能够维持账户不亏损,当然主要是积累经验和排雷。在经历了这段较为平稳的时期后,到了9月,市场终于开始整齐起来,波段也变得更加规则,交易变得相对好做。在9月到10月之间,我做了一波不错的利润,账户的收益在短时间内从几个百分点飙升至48%。那时,我变得异常乐观,甚至一度觉得自己已经找到了“躺赢”的节奏。
广而告之:今日晚间7:30,我们邀请了自营交易社区专家,将进行一次自营交易模式线上研讨会,有兴趣的交易者可点击下方二维码报名参会,更有机会获得30美元新春礼金。
用户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